同济学友常熟探亲记(作者:钱平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同济学友常熟探亲记
钱平雷
我们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专业1964届有36位同学,其中有两位同学陆瑞文和周强是从江苏常熟同一所中学考过来,分配进了这个班级的。从我们1970年离开学校,分配到全国各地,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了。因为种种原因,这两位同学“叶落归根”,眼下都在常熟市区的虞山镇安度晚年。说得确切一点,陆瑞文是因为与家人团聚,从成都、上海两个铁路局,转辗工作了若干年后,回到常熟交通局工作,在当地退休的。而周强和她的老伴,也是我们的同班同学的李齐顺,早年在柳州铁路局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投奔子女,到上海来养老的。因为上海的家里正在装修,所以回到了周强同学的老家常熟,住在一位亲戚的暂时空关的房子里,临时过渡。于是他们就有了邀请目前在上海已经联系上的三位同学,包括顾正兰、徐满和我到常熟一游的由来。
说起这二位常熟籍同学,他俩与一般同学有着不同的身世。陆瑞文从小与祖母一起生活,两人相依为命,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他在老家找了对象,最后也回到常熟工作。而周强的母亲是“老革命”离休干部。她的阿姨周文华也是一位老革命,以前担任虞山镇的镇委书记,在当地也算“高干”了,终身未婚。周强的妈妈和舅舅分别把自己的一个孩子,也就是周强和她的表弟,“送”给周书记抚养。所以周强,不仅姓周,从小在常熟长大,而且在当地也算得上一位“高干子弟”了。以后因为考上大学,才回到在上海工作的父母身边。但她的童年记忆和少女情怀都留在了常熟。因此,估计当她回到常熟,其熟悉的人脉与陆瑞文相比,也不会逊色多少。
我们班在去年已经回同济母校进行了第一次班级的聚会,当时在上海能够聚集到一起的,只有7位同学,除了周强、李齐顺、顾正兰、徐满和我以外,还有因为照顾百岁高龄母亲,每年来上海4个月,与其他兄弟姐妹轮流尽孝的吕前进;以及在温哥华和上海两地交替居住的杨妙生。今年新冠疫情一来,还有自身健康等其它因素,他俩都来不了上海了。当时大家都非常珍惜那次聚会,周强说:“如今年龄大了,活动一次,就算多“赚”了一次。”杨妙生同学在微信中说道,幸亏去年聚会了,如今有了疫情,下一次聚会恐怕到等到猴年马月了。看来各位都怀念着那次聚会,所以才有了周强以“毕业50周年”为理由,联络陆瑞文,通过微信,请我们几位去常熟访问的原因。周强还邀请我的妻子一起前往。因为以前我们在上海小范围会餐,我妻子大多数都到场招待他们的,因此还是比较熟悉的。
我和顾正兰、徐满同学商量后,觉得根据目前大家的状况,还是当天来回比较合适。虽然周强以前多次提出要请顾正兰、徐满二位女同学去常熟,但总因某个原因,没有成行。但如今一转眼又有几年过去了,大家年事已高,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别处仅仅居住2-3天,对自己,对主人都会带来不便。加上如今的高速公路,从上海到常熟只有100千米左右,驾车来回是很方便的事情,况且,我当下的身体状况,还可以胜任。我们让周强、陆瑞文同学安排好一天的活动内容就可以了,老年人聚会还是以彼此“探望问候,互诉亲情”为主旋律,至于吃喝玩乐、游山玩水,那只能是它的载体而已。
到底都是老年人了,什么事情都要多考虑一番。我们上海三人和周强临时建立了微信群,对如何集合上车,哪天出行,什么天气合适等问题,都做了反复的交流沟通。我甚至为他们带些什么纪念品,也动了一番脑筋。头一天的晚上,我给周强发微信说,既然请了我的夫人同行,那么也应该把陆瑞文的夫人一起请出来。周强答复说,应该到的,她已经约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在常熟的活动居然就是陆夫人一手操办的。
2020月10月20日,一个星期二的清晨,我们就起身了,看到窗外正东方处,薄薄的朝霞之间,旭日正在冉冉升起,我和妻子都感到很兴奋,今天是个好天气,预示着“探亲一日游”有了好的开头。8:00我们四人到齐,就从上海出发赴常熟“探亲”了。我之所以用“探亲”一词,就是说,同学之间的友情,到了晚年还能珍惜,就成了亲情。
我在车载导航仪设置,到江苏和常熟,都没有问题,但设定今天聚会地点王四酒家所在“虞山北路”时,就无法实现。于是我就任意点了一个常熟的地名,就开车了。我避开比较拥挤的沪宁、沈海高速公路,走的是沪常(州)和常(熟)嘉(兴)高速公路。
我们车上的三位同学,自从去年6月在同济母校聚会后,由于疫情,再也没有见过面。虽然现在有微信群,似乎天天在见面,但有些消息在微信群里交流也不一定是合适的。果然有喜又有忧。喜的是我们去年聚会后,我写了《50年后同济母校聚会记》一文,先在《美篇》上发表,后又在《上海老底子》平台上发布,在同济学子中广为传阅,于是一些很久没有联系的学友根据这个线索,找上门来。光是徐满就有6位校友找到了她。我也有一位同为桥隧专业的63班的学兄朱源熙,最近通过65班的同学喻渭河找到了我。这都勾起了大家许多在学校时情景的回忆,以及交流了各自班级同学的近况。忧的是,我班又有2-3位同学的身体有了大碍,动了手术或者正在住院,感叹岁月如梦,年龄不饶人的自然规律。女同志凑在一起,少不了介绍各自有关家庭儿孙辈孩子的家长里短。
由于我的导航仪只有导到常熟的指向,没有具体地点,所以从常嘉高速公路的引导牌下了高速后,一问其他司机,还在一个叫“古里”的地方,离常熟市中心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在我的记忆中,王四酒家是位于郊外的虞山脚下,因为当年对常熟的印象是个不大的县城,估计一旦到了市区,到王四酒家也就不远了。于是奔市区而去。一边让顾正兰她们先与周强联系起来,告诉他们我们目前所在的位置。近些年来,中国尤其是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发展得实在太快了,像常熟这样的县级市已经超过了以前有些省会的规模,不要说市中心,就是郊区的乡镇,都有大都市的气派。所以当我们开进市区,还不知道东南西北怎么走。总算因为王四酒家在常熟的名气太大,我妻子下车问了当地人,才比较顺利地到达王四酒家所在的虞山北路。远远看到一个大停车场的路边,站着周强和陆瑞文同学正在迎候我们。
▼旭日东升,今天出行的好兆头。
▼王四酒家进门处
我把车开进了如今的王四酒家的停车场停下。周强和陆瑞文同学在车门前迎接徐满和顾正兰,徐满和顾正兰与陆瑞文自离开母校50年来没有见过面,我与陆瑞文屈指也有30年没有见面了,“少年皆白头”了。我把我的妻子天仪向陆瑞文介绍后,他们把我们领进了王四酒家的大堂。李齐顺和陆瑞文的妻子张雪珍女士正在那里等候我们,大家互相嘘寒问暖后,一起上楼,去那里预定的包房餐厅。这家饭店不仅在常熟家喻户晓,江南一带也很有名气。我们以前来常熟开会,东道主总会请我们到这里吃一顿包括“叫花鸡”的美味佳肴。所以我来过这家饭店,但根本不是眼前拥有园林的豪华酒楼,就是一座普通江南民居式建筑的饭店。据说,这家酒家占地约21亩,营业面积近万平方米,酒家总体布局分为主楼、北附楼和三栋别墅楼,拥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大型宴会厅和风格典雅的包厢。我想这大概是常熟人接待最尊贵的宾客的场所吧!陆、周二位同学安排在这里接待我们,真有点不好意思了。周强还强调说,这里有该店的历史文化展示,许多达官贵人都到过本店品尝菜肴名点,建议我们餐后也可参观一番。
进了15号包房,果然典雅大气,我们一共宾主9人根本围坐不满。我们向陆、周两家赠送一点小礼品留作纪念。我送给陆瑞文和张雪珍伉俪的是我自己书写的一幅唐诗条幅,尽管水平有限,但也算表示意思了。陆夫人对我说,很喜欢看我的散文集,除了我曾经赠送给陆瑞文的书籍以外,我其他的文学书籍,她也都通过网络购买收齐了。啊!她如此喜欢拙文,真让我受宠若惊,她似乎还是我的“粉丝”呢!渐渐地大家都觉得眼前的这位学嫂,不仅是一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很有风度的市政府干部,而且是一位贤妻良母,尤其是她在陆瑞文还没有调回常熟工作时,单独挑起了孝顺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的养老重任外,还要抚养2个儿子成人。真为陆瑞文能够找到如此贤惠的妻子而感到高兴,这应该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了。陆瑞文自己也连连点头称是,并说道,今天接待各位的具体事宜,都由她一手操办的。
当我说到,我记得陆瑞文奶奶的名字叫祝根宝,以及他的另一位亲戚的名字时,也让陆夫人对我的记忆力惊呆了。也让她知道了我与陆瑞文当年曾经关系的密切。
今天的菜肴和点心的选择,都是常熟王四酒家的招牌菜或常熟的时鲜货:清炒虾仁、油鸡、片皮鸭、鱼头汤、桂花血糯八宝饭、冰糖葫芦系——本店独家筵席名点。还有清蒸大闸蟹,此时最时鲜的菜肴了。因为《沙家浜》一剧,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常熟城、沙家浜、阳澄湖和阿庆嫂这些专用名词,而阳澄湖大闸蟹又是河蟹中的上品了。回想当年在宝山罗店农村等待大学毕业,当地农村的小孩子,当他们知道陆瑞文是常熟人时,就开玩笑叫他“阿庆嫂”。陆瑞文解释说,今天没有上此店最有名的菜肴“叫花鸡”,是我的妻子专门让店里请高手师傅,为你们每一家准备一份现烤的鸡,作为礼品让你们带回上海,与家人一起分享。他夫人还介绍了现烤鸡的独特地方。大家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为主人的热情款待而感谢不已,频频举杯表示祝福谢意。
据陆瑞文夫妇介绍,如今他们一家,两个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孙子,都在常熟。其中大儿媳还是北京人,也愿意随儿子来常熟生活工作。儿子、儿媳们都有称心满意的工作。他们老两口也都各有上万元/月的退休金,生活得很安稳和舒坦。大家都对陆瑞文一家有如此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到羡慕和高兴。也为陆瑞文当时生活的选择和决策正确表示了赞赏。这也说明,我国发展到如今,所谓大小城市的发展水准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几乎已经是不存在区别了,甚至在一定程度超过大城市的水平。像常熟,我国百强县级市的第三名,他们当地退休干部员工的待遇超过了号称第一大城市的上海同类人员。周强也说,她有亲身感受,觉得在这里生活感到很温馨。
餐后,陆瑞文大概去准备“礼品”了。周强和张雪珍女士陪同我们参观了王四酒家的文化展示。为了今天的文章,我还是认真拍摄或纪录一番介绍内容的:
紧接着我们在酒店的大门前拍照留念,除了让其他同学看看外,也是可以用作日后回忆和纪念的依据。当陆瑞文给我们车后装上礼品时,大家都大吃一惊,除了叫花鸡,还有常熟特色的糕点,居然把开始介绍我们此店的名酒——王四桂花酒,因为我们都说不喝酒,也把这酿了10年以上的桂花酒,当作礼品送上了。我们实在有点受之有愧,他们太客气了。
▼王四酒家的园林
▼典雅包房餐厅
▼向陆瑞文夫妇献条幅
▼陆瑞文一家的幸福生活
▼餐桌上暢谈50载同学情谊
▼阳澄湖大闸蟹上桌
▼宋氏姐妹曾经在此用膳
▼还有丰子恺等名人
▼酒店历史介绍
▼六位同学合影
▼主客合影
▼礼物丰收
在东道主征询我们是去这里最有名的兴福寺,还是另一座清凉禅寺的时候,我选择了后者。前者因为唐代诗人常建的千古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曾让虞山的兴福寺名扬海内外,人们一般来常熟,都会选择去兴福寺。因此我不仅已经来过几次,而且更希望去比较幽静的景点游览,所以大家决定一起去清凉禅寺。陆夫人还邀请一位名为姚柯的朋友为李齐顺、周强夫妇和陆瑞文夫妇驾车前往。从酒店到清凉禅寺路途不远,不一会儿就到了山门前。为了带路,周强先坐在我们车里导引。他们车在前,但走了没多远,发现方向弄错了,返了出来,恰恰这段路景色特别的好,两边翠竹茂林夹道,让人赏心悦目。我们沿着山路开了不久,就看见一座寺庙屹立在山巅,下面有照壁,可以拾级而上,我们则踏着山路逐渐进入寺院。由于我们都年逾古稀,所以本来就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工作人员看我们都白发苍苍,也就让我们免证检查入内了。与别人不同,我还是要注意收集有关导游指示牌上的文字说明的。
三峰清凉禅寺,坐落于虞山北麓,合乌目峰、龙母峰、中峰而得之名,旧名三峰禅院,相传建于齐梁。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为近代禅宗祖庭。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寻空静余响,嫋嫋云溪钟”说明它是唐朝之前的古刹,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赐康熙御书, “三峰清凉禅寺”匾额,始改称今名。三峰寺景色宜人,有著名的“万松林”,虞山十八景之“三峰松翠”及三峰三十景。现在的三峰寺基本恢复了明代的建筑风貌,移步换景之间,幽雅清净的气息随之而来,三峰寺西南还在原来“万松林”的地方种植大片松树,再现昔日“虞山十八景”之一的“三峰松翠”风采,展现常熟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和禅宗文化的悠远绵长。我们一路上山来看到的景色,我也搞不清楚是哪个景点,反正与导游牌时的介绍是相符的,有心旷神怡之感。
三峰寺建有三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僧房等建筑。与其它寺庙相比也没有更突出的地方,作为我们老年游客也就点到为止了。周强则告诉我们这些佛学外行们,如何“大门左侧跨门槛,用左脚先跨。大门右侧跨门槛,用右脚先跨。”进了佛殿到底应该“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圈”等参拜常识。倒是寺院山门外的照壁,有点文化气息,正面镌刻赵朴初手书“心经”,反面“大愿成满,百福庄严”八个大字,乃近代爱国高僧弘一大师所书。照壁上雕刻着龙的图案,层次分明,活灵活现。
最后,陆夫人陪同大家到平台上喝茶谈心,虽然时间有限,在温和的日光下,但是大家还是一起愉快地回忆50多年前在大学时代的许多轶事。当年的许多事情,由于其时比较幼稚,到如今有点沧桑经历再来回顾,倒有了不少新的感悟。尤其是如今的造桥技术,我国从“造桥大国进入了造桥强国”的阶段,与我们从事桥梁技术的时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作为“桥梁人”我们一点不会妒忌,反而感到更加欣慰和骄傲。同时也怀念昔日的老师同学,感谢同济母校给了我们一生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和机会,使我们到了晚年没有太多的遗憾。更珍惜我们在50年后还能促膝谈心的来之不易。
▼清凉寺山路边翠竹茂林
▼清凉寺牌楼
▼清凉寺大门
▼清凉寺简介
▼寺内雕塑
▼喝茶叙旧
虽然在常熟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周强本来还建议我们去参观其他景点,我们都谢绝了,因为我们老年人不能像一般游客那样畅游了。但大家要想做的事情也都到位了。我们只能彼此告别了,相约争取今后还是要设法聚会的。在最后大家上厕所准备启程时,陆瑞文显然觉得意犹未尽,站在车窗旁继续与我谈论过去的一些共同的朋友和领导,如王兆成、李庆鸿和钱艺衡等,与他们在一起的轶事。
回家的途中,大家都觉得没想到陆瑞文、周强他们如此热情和客气,尤其是陆夫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如此周到的招待,而且送这么多的礼物,让我们非常感动,纷纷表示今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设法回敬他们。徐满说,今晚要将女婿请来一起品尝叫花鸡。我开玩笑说,今晚你们家可以不必烧晚饭了,礼物中有菜,有酒,还有点心当主食,全有了。由于我们返程走的沈海高速公路,所以到了虹桥机场附近,如何转到顾正兰家的那条路,成了难题,导航仪所指的路径,已经不能转弯,要直行。来回兜了好几圈才转了出来。看看这么多,这么重的礼物,顾正兰和徐满是从居住小区的大门口无法搬进家门的。时间也晚了,正是下班高峰,只能请她们把自己的先生请出来,帮助把东西拿回家。当我们车到了徐满家小区门口,她的先生周德泉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对着这些礼物,他也露出惊讶的表情,同时也立即分享了我们同学聚会的快乐。
当我们回到家,再自己做饭就太晚了。于是就走进对面的饭店,要了两碗馄饨。在我等待点心的时候,给陆瑞文夫妇去了微信,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平安到家,对他们如此热情的招待,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我们的临时建立的微信群里看到周强也在表示不好意思,她写道:“……今天真的好开心,陆瑞文的夫人安排得好,原来我是要做东的,但拗不过瑞文夫妇二人,全由他们买单了,真不好意思,希望你们再次光临,小住几日,我们一起吃吃茶,叙叙旧。”陆瑞文在回我的微信中则表示了真心诚意的高兴:“五十年的同学情、再相聚,我们也深感喜悦,回忆往首,历历在目,永远铭记!小小礼物,不必挂齿。祝你们一路平安回家……”。
徐满在车上说出了本次活动的原委,周强早两年就邀请过顾正兰和她去常熟,于是徐满向她提出表示要接受邀请了。但她们二人在与顾正兰商量过程中,觉得住在常熟不方便,想当天来回,如果能拉上我,既名正言顺,又能开车,就比较理想。但毕竟有传统思想,二位女同学与一位男同学同行,不太合适,于是顾正兰提出,让我的妻子一起同往。但如果由顾正兰提出邀请似乎不太合适,她们就让周强作为东道主出面提出邀请。所以有了周强要与我单独建立微信联系,而且还是让我出面邀请二位女同学前往的由来。周强也邀请陆瑞文和夫人,没想到陆瑞文夫妇,反客为主,成了本次活动的东道主,而且还搞得如此隆重。于是有出主意的,又出力的,还有提供物质条件的,共同组建了这么一次班级聚会的幸福“局”。到这里我才搞明白,其实这次成功的同学聚会,虽然是大家期盼的事情,但却是一件经过三位女同学精心策划,但又有偶然因素参入,最后以圆满成功,皆大欢喜而告终的。
于是我也按照去年做法的惯例,写上一篇游记,既让同班同学了解本次活动的经过,为今后我们逐渐老去时回忆这段往事,留下文字记录。也让更多的微友,特别是同济的校友们能够分享我们同学间的亲情和友情。更希望为这次愉悦的旅程,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美好的回忆
鸣谢:钱平雷先生赐稿分享!
钱平雷先生热文▶我与陈述的“较量”
我知道你在看哟~